平台介绍

为贯彻国家关于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指示,全面落实我国“双碳”的目标,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。2021年,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了重点原材料行业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共建单位共同创建重点原材料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。

江苏分平台为重点原材料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的江苏分平台,聚焦低碳领域相关业务,竭诚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、金融机构、三方机构等提供一站式碳披露、碳减排、碳中和服务。致力于成为江苏省内领先的双碳大数据平台。截至目前,平台包括重点原材料产品碳足迹核算、14064温室气体核查、14067相关基础知识介绍等服务。

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、低碳化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,江苏分平台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,“双碳”数据平台,积极参与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,全面赋能我国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升级,为全球绿色发展转型做出积极贡献。

业务介绍

重点原材料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平台的介绍
重点原材料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旨在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,推动重点原材料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。
查看详细 >
14064相关基础知识
ISO 14064是一套国际标准,专门针对温室气体(GHG)的量化、报告与核查。
查看详细 >
14067相关基础知识
ISO 14067:2018是一项国际标准,全称为《Greenhouse gases —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—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》,即《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》。
查看详细 >
CBAM基础知识介绍
CBAM,即碳边境调节机制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),是欧盟为应对气候变化、减少碳排放并保护其工业竞争力而推出的一项政策。
查看详细 >
碳相关培训
碳相关培训是指一系列旨在提升个人或组织在碳管理、碳减排、碳交易以及碳资产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。
查看详细 >

重点行业

碳披露:产品碳、组织碳、碳标签、科学碳目标、碳体系
根据投资者和采购者的要求,向其被投资方和供应商发出气候、水、森林问卷,根据组织填报的问卷,对其环境管理表现做出评价。许多组织对可持续经营的状态难以做出一个全面、客观且准确的信息披露从而影响得分评级,进而影响投资者和采购者做出决策。
产品碳
产品碳足迹(Product Carbon Footprint, PCF)是一个衡量指标,它表示某个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,包括从原材料的开采、产品生产分销、使用到最终的处置或再生利用等各个阶段,所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
组织碳
组织碳足迹(Organizational Carbon Footprint)是指一个组织(如公司、非政府组织、政府部门等)在其运营和生产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
碳标签
碳标签是一种环境标识,用于量化展示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碳排放量,并将其信息标注在产品上,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排放信息
科学碳目标
科学碳目标(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, SBTi)是一项全球倡议,由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、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(CDP)、世界资源研究所(WRI)以及联合国全球契约项目(UNGC)共同发起,旨在帮助企业设定符合《巴黎协定》的碳减排目标,确保全球温升控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或1.5摄氏度以内
为帮助更多企业实现减排目标,认证提供专业的SBTi科学碳目标一站式解决方案。服务团队将对企业进行现场调查,辅导企业完成温室气体盘查,制定科学碳目标,并完成目标申报。
(一)具体工作有:
辅导企业完成SBTi承诺书申请;
对企业进行现场调研,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量化;
使用SBTi倡议的工具和指南,帮助企业建立能源基准及设定科学碳目标;
提交SBTi并完成审核;
技术支持SBTi宣传。
(二)设定SBT科学碳减排目标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优势
企业设定科学碳目标的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商业价值:
能够增强企业业务应变能力,提升市场竞争力;
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适应低碳经济,节约成本,避免资产搁浅的风险;
能够推动企业创新和商业实践;
能够树立企业品牌形象;
能够帮助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。
(三)怎样设定SBT科学碳减排目标
目前设定科学碳目标主要有三种公开可用的方法:
 
碳体系:
碳管理体系(Carbon Management System)是一个组织内部用于规划、监控、报告和减少其运营和供应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系统。
碳减排:碳减排评价、相关技术标准制定、审定及发布
与更遥远的过去相比,近几十年来,世界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。最近这些气候变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我们星球的物种和地理,已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变得更加强大和频繁。
全球碳委员会(GCC)是海湾研究与发展组织(GORD)的一项倡议,是一项自愿碳抵消计划,旨在帮助这些组织减少碳足迹,通过采用低碳途径帮助部门经济多样化,并促进气候行动落地实施,为可持续和低碳经济的愿景做出贡献,并帮助人们保护环境。
碳减排评价:碳减排评价是一个衡量活动或项目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的过程。它通常包括对项目设计、实施和监测阶段的评估,以确保实现预期的减排效果。
碳中和 :碳中和园区,(近)零碳园区-工厂,(近)零碳乡镇、(近)零碳景区
碳中和
碳中和(Carbon Neutrality)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通过植树造林、碳捕集与存储(CCS)等手段增加碳汇,使得一个组织、活动、产品或个人在其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(CO2)排放总量与通过各种方式抵消的CO2量达到平衡的状态。
(近)零碳园区、工厂、乡镇、景区:
(近)零碳园区、工厂、乡镇、景区是一种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区域或企业,通过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,使得区域内或企业内部的碳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,最终实现净零排放。
 
什么是碳中和
碳中和,也称“净零排放”,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,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,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。温室气体排放量以“二氧化碳排放当量”为单位计算,因此也常常被称为“碳排放”。
 
什么是碳达峰:
碳达峰是指碳排放量在某一年度达到历史最大值后平稳下降,或进入“平台期”(即碳排放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出现峰值)再平稳下降。
 
企业实施碳中和的益处
研究显示,从全球看,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、发展中国家在2060年前实现能源和工业系统的零碳排放,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,而无需依赖永久性、大规模、基于自然的碳汇解决方案。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》,中国201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11.8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其中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分别为95.5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和17.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,占据了绝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。而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多也是由工业生产部门造成。因此,作为排放主体的工业生产企业,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直接责任主体,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指标任务。企业不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,还要顺应时代趋势,为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做出贡献。这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,也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。企业应尽早制定和实施碳中和战略,有利于在“碳中和”明确成为长期国家战略时下抢占市场有利地位,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。
◆ 1、实施碳中和有助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

◆ 4、推动节能减排,成为行业先锋;

◆ 2、展现企业责任和担当,履行社会责任;

◆ 5、满足客户降低碳足迹的需求;

◆ 3、树立企业形象,创建企业荣誉;

◆  6、满足各国低碳法规、碳税政策有关需求。

 
碳中和的意义
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,气候危机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,越来越严重,几近无处不在。由于全球变暖,我们正在经历热浪、洪水、干旱、森林火灾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。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,全球变暖水平保持在相比工业化前不超过1.5℃以下的可能性迅速降低,人类跨越不可逆转的翻转点的风险也在增加。目前,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℃,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。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,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.5℃。观测显示,我国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出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。
《巴黎协定》确立了2020年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,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,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.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。作为负责任的大国,为了和世界各国一起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,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。
 
如何实现碳中和
作为企业,可以通过以下4个措施来实现:
1.全面核算温室气体排放,包括范围一、二、三的排放。制定长期气候政策并执行;
2.通过绿色电力交易、购买绿证等方式,全面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;
3.通过投资新技术,采用能源管理体系等方式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;
4.推动供应链企业披露碳排放相关数据,设立碳减排目标以及实施碳中和行动。